綜述:兩岸客家都是自家人


本報記者 楊凱

客家民係,曾經顛沛流離,艱難遷徙,在其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語言文化。而今客家兒女遍佈全球,主要聚居在祖國的海峽兩岸。隔山隔水未隔情,11月上旬在北京召開的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兩岸的客家鄉親共探源流,共話發展。


11月12日,在第一屆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上,一位來自台灣的客家老者忽然問前來採訪的記者:今天是孫中山誕辰140週年吧?得到肯定答覆之後,他興奮地說,讓兩岸客家鄉親同感驕傲和自豪的孫中山先生,正是客家後裔。

說起客家祖先謎一樣的歷史,何謂客家人客家人到底在歷史大遷徙中是怎麼形成的,以及兩岸客家人會擁有一個什麼樣的未來,今天的客家兒女真正有話要說

正本清源兩岸共識多

很多與會學者認為,在客家研究領域中,最感困惑的是客家的源流問題。但同時,源流問題又是客家研究中最主要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兩岸人員交往和交流不斷深入,兩岸學者對客家文化的研究也互有啟發,逐漸形成了不少共識和共同語言。比如兩岸學者公認:作為現代學術的客家研究始於羅香林,他的《客家研究導論》(1933年)和《客家源流考》(1950年)兩書,成為客家研究的奠基之作。


目前,大陸方面主要是利用考古、文獻等方式研究客家源流問題,大家比較認同的說法是:客家人是北方中原大部分的漢人和南方小部分少數民族結合繁衍而成;還有少數人認為,客家人是北方中原小部分的漢人和南方大部分少數民族結合繁衍而成。而台灣的客家人則因為身處在閩南文化的包圍中,是相對弱勢族群,有種危機感,所以學術界更多緻力於客家文化保存工作的研究。


台灣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員陳運棟認為,近年來大陸學術界對客家問題的研究有不少反思和突破。福建師範大學謝重光教授說,客家是一個文化的概念,而非一個血統的概念。兩岸客家學者在進行正本清源的研究工作時,不應離開客家文化的源頭。


擴大交流自然機會多


由於客家人的概念關係到文化、認同等問題,很難進行嚴格的統計。根據粗略的估計,世界上約有近一億客家人,中國大陸約有五六千萬人,台灣島內的客家人則有450萬人。


在島內,客家人不僅在政治上舉足輕重,在經濟上,更是商業奇才、明星企業輩出。兩岸客屬企業家和研究者都注意到:大陸的開放政策,已經並且將持續為台灣的客屬企業打開機會之窗。世界客屬總商會會長陳子欽透露,該會98%的會員都在大陸有投資,當地政府對客屬企業給予了保護和支持,客屬企業在大陸擁有一個很好的投資環境。


身為客家子弟的國民黨中央委員、春保鎢鋼集團總裁廖萬隆在論壇上發言建議,兩岸應該成立一個客家文化研究中心,因為克勤克儉,冒險進取,敬祖睦宗,愛國愛鄉的客家精神雖然古老,但其所彰顯的價值,代表未來中國民族企業家應該有的風範,理應去鼓勵和推廣。


論壇期間,台灣客家鄉親為北京奧運會捐贈了一座採自台灣花蓮的巨石。中華海峽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理事長饒穎奇說,奧林匹克的更快、更高、更強本來是激勵運動員日益精進的,但我要借此希望兩岸儘快實現三通,讓台灣同胞來大陸,飛機飛得更快更高。


智慧客家 開創未來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徐博東說,這次發起舉辦高峰論壇,目的就是要用高層次的交流為客家文化經濟發展盡力。他們的努力,也得到了兩岸高層次的積極評價
——

國務院台辦常務副主任鄭立中說,千百年來,客家人不管走到哪,都始終情係故土、心繫親人、胸懷祖國,既很好地傳承了中華文化,又讓古老的中華文明煥發出勃勃生機。歷史上台灣的客家鄉親曾經為開發寶島、反抗西方列強入侵做出過重大貢獻,具有深厚的愛國主義光榮傳統。今天兩岸客家鄉親相聚在一起,就是要通過兩岸客家鄉親之間共有的親情與鄉情,構建兩岸客家鄉親之間交流、合作的新渠道、新平台。


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榮譽主席連戰對兩岸客家論壇亦有高度評價。馬英九指出,去年4月連胡會,發表了合乎兩岸人民期待的五大願景。此次客家高峰論壇及未來兩岸客家之合作,必有助於五大願景之推進。


連戰為論壇發來題為智慧客家,開創未來的書面賀詞。他表示,兩岸客家有共同血緣、文化與風俗習慣,尤其是客家人吃苦耐勞、勤奮打拼、忠義愛國、回饋鄉土的精神,更是中華民族屹立不搖的寶貴資產之一。連戰期望,參與此次盛會的兩岸客家菁英子弟集思廣益,為客家文化的交流、維護、傳承,為兩岸經貿發展與合作,找出具體可行的辦法。


論壇會上,最常聽到的客家鄉音就是客家人,自家人。饒穎奇先生表示,講交流、講和平,是台灣的主流民意,而客家人最大的優點,就是期盼和平、期盼發展。我們要把這種客家精神代代繁衍下去。《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6-11-21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