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萬隆與春保鎢鋼的品牌之路

廖萬隆總裁小檔案

祖籍:漳州詔安

出生:1948年生於台灣雲林縣二崙鄉貧農子弟

學歷:管理科學碩士

公司經營:

春保鎢鋼集團CB CARBIDE)總裁,被譽為「中國鎢鋼大王」

春保鎢鋼合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廈門春保精密鎢鋼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漳州春保鎢業冶煉有限公司董事長

廈門春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上海富有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天津春保鎢鋼精密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天津信成開發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營業項目:

春保鎢鋼集團主要事業為鎢鋼素材、鎢鋼精密模具以及中式速食(在大陸開設數十家中式素食連鎖店「無名子」、「有名堂」、「店子二」等餐飲連鎖)、連鎖飯店。春保鎢鋼2009年營業額超過200億元,為全球第三大鎢鋼廠

社團及個人經歷:

1983年台灣第六屆青年創業楷模

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

財團法人經國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中華兩岸文化經濟協會理事長

台灣張廖簡宗親會總會總會長

台北市雲林同鄉會副理事長

全國柔道協會副理事長

天津市臺商企業協會副會長

廈門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

全國台商企業聯誼會副會長

漳州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

廈門市榮譽市民

漳州市榮譽市民

緣起:

1948年5月,位於雲林縣二崙鄉的三和村,45歲的廖媽媽生下他第六個小兒子, 雖然上面已經有兩位哥哥、三位姊姊, 但是,這位廖家遲來的孩子,卻是改變這個家庭一切的人物。二十五歲以前,他集父母的寵愛於一身,原本,他的生涯規劃就是繼承父親廖貴興的衣缽,繼續發揚父親「興仁堂國藥號」助人精神,幫助鄉親。

五十歲以後 大家都喊他『鎢鋼大王」,因為,在亞洲地區,他擁有全世界70%礦源的生產基地。1985年,因為鄧小平女婿吳建常找上他進入中國面見鄧小平,並鼓勵他發展有素金屬工業,而當時,他就是與日本技術合作發展鎢鋼產品的為一台資企業。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他所創立「一條龍」的生產方式,造就了年營業額百億的春保鎢鋼集團。

廖萬隆始終相信,「有決心、快、狠、准」就是經營企業致勝的最大秘訣,他以「寬宏大量,意志堅定」八個字為座右銘,並創造出以「四本哲學,三原則,一共識」為宗旨的「廖八條」思想,使春保鎢鋼聲名遠揚海內外。他也鼓勵每一位台商,決定要到大陸經商的當下,就應該要有決心做到最好,不可心存僥倖,投機行事。春保集團便是在「根留臺灣」,「勇敢西進」的策略之下,經過了廖萬隆多年離鄉背井的辛苦經營,才讓春保鎢鋼集團擠身進入世界鎢鋼材料工業的龍頭,一步一步逐漸建構起春保鎢鋼王國。

現在的春保鎢鋼,已經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市場版圖幾乎拓及亞洲、歐洲、中南美洲。「CB CARBIDE」 春保鎢鋼已經在國際間打響知名度,2008年美國出現次貸風暴危機的時候,原在歐洲的德國大廠,竟然悄悄找上春保鎢剛,雙方準備進行更進一步的技術合作,希望在東盟2010年成立之後,逐步邁向世界鎢鋼龍頭。

源於台灣淡水,夫妻共同創業

二十歲當兵後的廖萬隆,其實在碰到妻子張春桂之前,還沒有展現他異於常人的商業頭腦。當年,出生嘉義的妻子張春桂,與姊姊張春月為了擺脫養父母的控制很早就創業,最早與幾位朋友合資成立「春保貿易」,從事鎢合金製品的貿易。1973年並在台灣的淡水設廠。「春保」這個名字的來源,主要是因為女主人「張春桂」與日本Kuboto「久保田」 技術合作,生產碳化鎢,。可是,一開始並不賺錢。

隻身在臺北的廖萬隆,原本跟在父親廖貴興的身邊學習中醫,當年台灣有名的跌才取名春保打損傷藥劑「西螺七劍傳真,金絲白馬鞍藤靈藥」就是父親廖貴興在台北市民權西路開業濟世的秘方。因緣際會,他認識這位媽媽第一眼就喜歡、出身特別苦的女子,就告訴兒子「你一定要好好照顧她」。廖媽媽雖然45歲才生下這位么兒,但他卻是最孝順、最會賺錢,也最能討他歡心的孩子。『我媽媽還是有抱到孫子 85歲才離開,『我太太非常孝順公婆,你無法想像她一個弱女子,幾乎天天替生病的公公洗澡,扛著他到浴室,再扛回房間,從來不喊一聲累」。

白手起家,是廖萬隆創業史的最好寫照。除了跟隨父親習醫之外,也曾經到電子公司做事,由於他為人熱忱,好交朋友。由於日本久保田(Kuboto)協助他在臺灣設廠並傳授技術,加上臺灣的 「青輔會」給他貸款40萬,1973年在淡水成立了春保鎢鋼公司。他的事業從此開始起步,後來,被評為臺灣青年創業楷模。在大陸開放經濟後,鄧小平的女婿吳建常主管的中國大陸有色金屬,透過日本山本(YAMAMOTO)找他進入大陸生產鎢鋼,讓廖萬隆在鎢鋼業快速擴展。

「我這輩子最感謝兩個人,第一位是提供給我創業貸款的蔣經國,讓我從淡水小工廠,進入鎢鋼這個行業。第二位是鄧小平,因為他的改革開放,才有機會讓我在中國擴大生產,與世界競爭」。這是廖萬隆經常掛在嘴邊的內心話,做人總要學會『吃果子,拜樹頭』, 這兩位改變他生命的恩人,他確實是發自內心的感恩與感謝。

1985年,事業已有所成的廖萬隆,見到了大陸領導人鄧小平。廖萬隆向小平提出,中國大陸的鎢產量占全球儲量的75%,但出口的都是原始鎢礦,日本和歐美人把出口鎢礦精深加工後,再以幾十倍的價格賣回中國。聽到這裡,鄧小平很有感觸,他當即提出,希望廖萬隆能來大陸投資開工廠,改變這種面貌。

『廖八條』造就鎢鋼王國

帶著小平的囑託,廖萬隆從1987年就來大陸考察投資,成為上世紀80年代最早來大陸投資的台商之一。他利用在臺灣開工廠的經驗,結合大陸的鎢礦資源,經過艱苦創業,終於改變了大陸僅出口原礦,不懂生產製造的局面。

被譽為「中國鎢鋼大王」的春保鎢鋼總裁廖萬隆,近年來為推動兩岸交流做了許多事,特別是推動“小三通”而被津津樂道。但鮮為人知的是,他還有一個“秘密”— 他來大陸投資,並成為『鎢鋼大王』,原來是為了完成鄧小平先生的心願。如今,廖萬隆自豪地宣佈,「我的員工,我的技術與產品,能與世界頂級產品競爭。在大陸生產的春保鎢鋼,演繹了20年的鎢鋼神話,也完成了鄧小平先生的心願。」

廖萬隆的放肆,是因為他擁有著一個龐大的鎢鋼王國,現年產量一千二百噸。放眼看他旗下位於廈門、占地十萬平方米的幾個大廠。目前產量占全大陸的四十%,集團產值達百億元。春保集團在漳州、上海都有分廠,贛南也將設廠。2010年後,春保鎢鋼的年產量將提升至二千噸。一個龐大的鎢鋼王國正在形成,而廖萬隆也成了名副其實的「鎢鋼大王」。

他將成功經驗總結為“廖八條”,包括在台商圈廣為流傳的「本人、本業、本錢、本事“四本原則”,不強出頭、不強求、不觸及敏感的“三不準則”,以及謙卑、感恩的處事態度」。廖萬隆說,台商在大陸投資,如果不依照這幾條「規則」辦企業,多半都是半路折兵而歸。

正是在廖八條的指引下,廖萬隆不但在鎢鋼專業取得成就,使之從一九七三年創立的春保鎢鋼成功延續到如今的世界第三大鎢鋼集團,還成功創立了「無名子連鎖餐飲企業」。未來,廖萬隆還透露,在上海、廣州、福州等城市投資創立十元量販店,作為進攻零售百貨業的第一步棋。他說,這一專案將由其留學歸來的二女兒負責,而十元店的商品全部來自日本,主要涉及日常生活精品,而目前已在福州家樂福內開出第一家。未來欲在上海啟動一百家十元精品店,預計每店投入八百萬元的資金,經營近十萬種產品。

台商在大陸篳路藍縷,拋妻棄子、忍受孤獨

廖萬隆在大陸的創業史,和在臺灣一樣艱辛。當年,他戴頂草帽、穿條短褲,就親自上陣指揮建廠。1994年,廖萬隆在廈門市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很快在杏林置好了地,開始建立鎢鋼生產基地。1998年,廖萬隆的春保廈門合金廠正式投產運營。之後,公司快速發展。2003年,春保鎢鋼又在杏林增資擴廠,建春保廈門材料科技廠,並於2005年投產。

來到廈門,選擇杏林,也印證了廖萬隆獨到的眼光。他說,當時來廈門投資的台商大多把廠辦在湖裡工業區,但他卻看上了剛剛成立的杏林台商投在政府方面,區委、區政府為企業提供了全方位服務,認真説明企業解決困難。因而,周圍的環境越來越好,配套越來越完善。如今,以杏林為總部的春保鎢鋼在大陸已有六家分廠,並陸續成立春保鎢鋼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廈門春保精密鎢鋼制品有限公司、漳州春保鎢業冶煉有限公司、廈門春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富有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春保鎢鋼精密工業有限公司、天津信成開發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現在的廖萬隆事業如日中天,並獲得了「鎢鋼大王」的稱號。

為了專心打拼事業,他放棄了陪伴四個孩子成長的機會,從小就將他們送到英國唸書,直到個個拿到碩士學位才回來。他個人則是以廠為家,每一個工廠從一片荒地到建廠落成,都是他一步一腳印累積出來的成果。「春保就像他的孩子,每一個部分就都是一點一滴的累積,春保等於廖萬隆,廖萬隆等於春保」。大女兒廖佳玲也是八歲就被父親送到英國唸書,他最能感受父親創業設廠勝於一切的堅持。

工作之餘,他喜歡站在身後荒涼的工地上留影,廖萬隆說,二十幾個年頭,他就過著「拋妻棄子,忍受孤獨」的生活,才有今天小小的成就。廖萬隆的實力,從鴻海每年開發上萬套模具所用的鎢鋼,半數以上來自春保看得出來。廖萬隆最近還經常跑往江西贛縣,他計畫進一步掌握這座占全世界七○%鎢礦的小城鎮,繼續打造他五年內稱霸全球鎢鋼市場的夢。

2009年6月4日,春保鎢鋼集團即與贛州市政府簽訂了框架協議,合作建設「鎢產業園區」,聯合在贛州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鎢產業基地,根據雙方協議,贛州與台灣春保鎢鋼集團將在贛州共同建設以高品質硬質合金為主的鎢加工業,引進一批國內外先進的鎢製品加工企業,共同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鎢產業園區。贛州將為春保鎢鋼集團提供1至2平方公里的工業用地,並在有關政策方面給予最大優惠;贛州確保該集團的鎢礦資源優惠供應,鼓勵和支持有實力的企業投資贛州鎢深加工產業,逐步整合的鎢礦山資源向鎢產業園區配置。

具有30多年的歷史的春保鎢鋼集團,在鎢鋼生產技術、市場、管理等諸多方面卓有建樹,與贛州政府簽約之後,未來的發展將如虎添翼,極具行業優勢和產品強勁的市場競爭力,目前春保鎢鋼在大陸廈門整合上中下游產業,「一條龍」的生產方式,無人可取代。

2009年,美國經歷次貸風暴之後,原本世界第一的美國鎢鋼公司,主要的CEO 帶著他的團隊,主動找上廖萬隆。因為,這個團隊也看到中國市場才是可以長期依靠的將來,而春保魚躍世界鎢鋼業的鰲頭也將指日可待。

廖萬隆的創業態度:要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

廖萬隆非常強調「專業」,他認為沒有行業好壞的說法,只有專心與三心兩意之分。對於投資,廖萬隆的觀點是,一百個機會裡,只要抓住關鍵的一個就可以了,不能大小通吃,否則到頭來哪行都沒摸清楚,哪行都賺不到錢。而對選擇的這百分之一個機會也必須仔細鑽研,研究透徹。

近年,廖萬隆生意頭腦轉移到餐飲業,成立主打中式速食的「無名子」連鎖餐廳。中國無名子總經理張書銘由於投資泰國,沒想到竟遇上了金融風暴,賠了兩千多萬元台幣,轉而進軍廈門幫父親張景洲的可利亞火鍋連鎖店進行重整。當時,張書銘認為在廈門發展清粥小菜連鎖店大有可為,沒想到此構想獲得在廈門投資設廠、素有「鎢鋼大王」之稱的春保鎢鋼董事長廖萬隆的青睞,於是出資贊助,六年下來,陸續投入了六千萬元人民幣,目前擁有五十家直營店。

對餐飲業的研究,廖萬隆說,最主要的就是從優質化、環境、多樣化、服務幾方面著手。做一個真正專業的餐飲專家、行家。認定做哪一行,就要好好好,而且要做到專業。”廖萬隆說,投資就像姑娘出嫁一樣,“當初嫁給他就是因為認定他好,不能嫁了以後才來說他有這樣那樣的不好,這樣下去婚姻也是不幸福的”。

廖萬隆點出了許多台商在大陸創業的問題,很多人都是抱著享受的態度,投資創立一個企業,然後把企業交給別人去管理,自己對企業、行業並沒有多深的研究,這樣當然很容易失敗。還有的台商,因為一直以來投資創業都受政策的優惠,覺得很理所當然,一旦生意做得不好,就罵環境不好、怪制度不健全,卻忘記了檢討自己。

家族企業的樂與憂

廖萬隆以春保是獨資企業為榮,儘管國內許多人把家族企業當成集權專制的象徵,但他卻不避諱。他認為家族企業是一種中華倫理,繼承傳揚理所當然。家族企業的好處,一方面在於一家人說話做事可以直截了當,二來,家族式企業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尤其廖萬隆本身就是一個直言不諱的人,家族式管理模式更有助於企業的發展。但家族企業也有不好的地方,因為都是一家人,外人一進來,聽我們這種直接的對話方式,都不舒服,“不過要給我們一點時間去沉澱,讓他們來包容我們”。

但完全採用中國的家族式管理也不好,太講人情,就容易在工作上出紕漏。因此,廖萬隆認為應當把歐式管理方式引進到家族企業中來,「歐式管理注重的是制度化,所有事都講制度、績效、計畫,它變成一種規格,配合我們中國式的人情管理,是完全可以適合市場發展潮流的」。

目前,廖萬隆每年有三百天的時間都在大陸,臺灣春保則由他的太太來管理,他笑稱太太張春桂是「合夥人」。為了培養家族企業接班人,他將三個女兒都送往歐洲念書,畢業後回到大陸創業。「每個人都嘗試一下,她們自告奮勇要發展新的產業。」對於產業多元化,廖萬隆認為,一方面是有意思,同時,辦成一個企業,使家族企業能融入大陸內需市場,對激勵企業的市場活力很有用處。「我們先嘗試一下,我們準備搞不動產。這個是國內一個市場的很大的信心。如果做好,利潤會很可觀,當然我們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廖萬隆看好兩岸整合後的臺灣商機,自從2007年後大力加碼投資,累計投資金額近50億元,投資行業遍佈飯店、不動產和鎢鋼本業。

眼下最讓廖萬隆憂心的是人才培育的問題。“以前人才流動很多,現在比以前好多了,但仍然怕員工流失。”廖萬隆只能不斷教育員工,使之與企業形成一致的觀念。“很多老闆現在一天到晚就想留人,留有用的人,不是留沒用的人。

作為全球第三大鎢鋼企業的總裁,廖萬隆並不會急於將企業規模擴展到多大,而是希望能夠利用大陸豐富的鎢礦資源,做上中下游一條龍產品,使客戶產生依賴性。

人生在攀上第一個高峰後,要再攀高峰,或維持不墜,顯非易事

春保的成功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擁有三大立足點:第一、不斷從歐洲和日本引進先進的技術;第二、運用亞洲市場三十年經驗,特別是來自日本和台灣市場的銷售經驗;第三、在中國大陸建立生產基地,就近獲取豐富的鎢礦資源。正因擁有這三方面的優勢,能夠持續為客戶提供各種不同的解決方案。同時,必能為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

三十幾年來,春保鎢鋼集團已成世界第三大鎢鋼集團,並成功的促進民族工業快速發展。廖萬隆說,鎢鋼產品一定要開發下游產品,不斷對產品進行深加工。打造現代精品,不能只開發上游鎢鋼產品,因為上游產品是原材料,長期開發挖掘現有的資源是賣祖宗作法,只會阻礙我們民族工業的發展。我要對鎢鋼進行深加工,並開發中、下游精品,把鎢品深加工的主動權永遠掌握在中國人自己的手中。目前,企業主要依靠國內外新技術和設備,研究中、下游精品,為民族工業的再度崛起做出自己的努力,方才對我們的子孫後代有所交代。

廖萬隆因關係直達北京中央,早在一九八七年就掌握江西贛縣占全球七成的鎢礦礦權,在當地設立冶煉廠,隨後在廈門設立精煉廠、再串聯自身的鎢鋼模具技術,建立起上中下游一條龍的生產基地。二○○○年,一條全球惟一從採礦、冶煉、精煉到模具製作,近一千公里的生產線就此成形。

不過,即使中國是高成長的經濟體,但廖萬隆認為臺灣的社會安定力量以及人民打拚的精神,卻是其他地方難以取代的,如今再加上兩岸和解這項觸媒,難怪他對臺灣未來的信心可是益發堅定。

廖萬隆認為,事業成功了,若沒有回饋,充其量只能夠稱之為生意人,不能叫做企業家。因此他籌畫成立了「中華兩岸文化經濟協會」,這個單位設立於臺北,透過結合大陸由南到北的的台商來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善盡台商一份子的社會責任,並透過台商的力量,為兩岸經濟發展做出貢獻。2010年5月,福建省長黃小晶率領一個3000多人的團體訪問台灣,「中華兩岸文化經濟協會」就與閩西客家聯誼會、福建客家土樓藝術團等單位合辦了「土樓神韵」,讓兩岸客家人見識倒難得一見的客家文化風情。廖萬隆不僅在事業上成功,其在兩岸的政經實力亦不容小覷,更展現出真正企業家的格局與風範。

廖萬隆名片透露的人脈與錢脈

在一堆人中,如果你想找自己從未謀面的廖萬隆,只需要認一雙上海的回力球鞋,鞋底是乾淨的碧綠色就行了。廖萬隆笑著對記者說,穿綠底鞋的意思就在於“將台獨踩在腳下”。打開「www.cb-ceo.com」的個人官網,詳細記錄了「鎢鋼大王」廖萬隆一路走來的足跡。廖萬隆不僅經營事業有野心,對政治參與也不落人後。他曾公開在臺灣的聯合報發表文章大罵陳水扁及民進黨不當的兩岸政策和台獨言論,言辭犀利大膽,引起一片譁然。沒聽過廖萬隆三個字的人或許會驚歎:廖萬隆,何許人也?他為什麼敢這樣直言不諱?

2004年總統大選,他特別籌組大陸台商連宋後援會全台總會,並率領大批台商從小金馬登陸,聲勢浩大的幫連宋造勢。總統大選後,廖萬隆支持的藍軍雖然失利,但他的身價卻越漲越高,不但在國民黨十六全大會中獲得提名並當選為唯一台商中央委員,在海峽對岸的投資案也無往不利。顯然台商的經營風險與政治似乎總是存在著吊詭的投資報酬率。

廖萬隆的名片有撲克牌那麼大,上面寫滿了他的身份、頭銜,除了其所經營的六家企業的頭銜外,他還在十多個社團任職。名片上排名第一的職位是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中華兩岸文化經濟協會理事長,他表示,自己不是一個想去爭奪名利的人,其實春保鎢鋼集團在台灣達三十年之久,已擁有一定的影響力。他只是希望通過參與一些社團組織,能為兩岸經濟貿易交流活動作貢獻。

他連續三屆擔任國民黨中常委,並在2010年接任在兩岸台商圈擁有相當影響力的「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副會長。在影響政策相當深的 『工商建言會』,他決定在2010年接下副理事長、第十六屆臺北市雲林同鄉會理事長以及在百家姓中擁有十分之一人口的「第八屆台灣張廖簡宗親會總會」理事長。正如每一次在公開場合拿起麥克風,唱出「回鄉的我」那種「走遍天涯海角,還是故鄉的月卡圓」那樣的心情,廖萬隆同時接下六大團體的重要職務,並希望自己的人生轉入另外一個歷程,可以奉獻社會,發揮影響力,照顧更多的人。

推動兩岸三通不遺餘力

身為國民黨中常委,廖萬隆不遺餘力地推動兩岸三通。他是少數獲任國民黨中常委的大陸台商。作為長年往來兩岸的台商,廖萬隆說,他深知廣大台商和大陸民眾需求。在他的推動下,不僅實現了台商經廈從金入台,大陸同胞也能憑入台證和旅遊證從金入台。

他自己就是「三小通」的推動者與主要消費者。身為國民黨中常委的廖萬隆非常重視每週三的國民黨中常會,並自豪地說:「我敢說我是出席率、發言率都最高的中常委。」通常他一周行程常是:週二從廈門返台、週三開國民黨中常會、週四回廈門、週六返台、周日再回廈門。認真算起來,一周裡在廈門三天,臺灣兩天,還有一天是舟車奔波。一直以來,他積極敦促兩岸相關部門進行事務性協商,從「小三通」到「大三通」,他力促兩岸政府能夠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問題。

堆動『海西智庫」整合兩岸菁英與傳承

60歲的廖萬隆 覺得自己到了耳順之年,應該可以做更多的事,於是, 他除了積極爭取繼續擔任國民黨中常委之外,並希望擴大自己影響力,第一個主要目標是建立『海西智庫』。2010年5月.22日,廖萬隆參加廈門大學經濟研究所60週年慶祝活動,並對「海峽西岸經濟特區」的發展提出具體的見解與主張。

廖萬隆認為,「海西經濟特區」是距離臺灣最接近的經濟特區,也是大陸十一五計畫的重頭戲之一,面對其他經濟特區的強勢競爭,「海西經濟特區」應該走出自己的路。近年來,隨著兩岸關係的逐漸和緩,中國大陸當局希望籍由「海西經濟特區」吸引台資的資訊、石化、農業前往投資。

廖萬隆的事業重心都在廈門、漳州,他認為「海西經濟特區」要發展必須先認清幾個事實:

第一:它沒有發展金融中心的條件,因為世界各國的金融中心是伴隨著經濟發展及企業總部而生的,這方面的條件上海已經獨霸,所以海西只可能是企業的「先鋒營」,「大本營」肯定會落在上海之後。

第二:生產規模永遠不及廣州及周邊的工業區,除了上面提到的產業供應鏈問題之外,兩廣接近東盟國家,市場優勢也是無法取代的,所有生產製造廠商的聚集效應,使得海西想要分一杯羹都很難。

第三:海西生不逢時。雖然目前全球的資金還不虞匱乏,但是經過美國次級房貸及金融海嘯的衝擊加上許多債務國家的國債發生信用危機,全球資金的運轉已經不如過去來的大膽,因此要吸引大批的資金前來海西投資,投資人心態勢必相對保守。

第四:海西發展打出靠「平潭開發區」先行先試,還有相當的難度。2009年福建省提出了「以平潭綜合實驗區作為兩岸具體合作新試點」的構想,並投入大筆資金。但是,實際走訪平潭島之後,我認為「交通」會是最大的問題。平潭距離台灣新竹僅68海哩,卻要繞道廈門、福州。除非在海、陸、空交通可以直線暢通,才能建構往來的便利性。但勢必面臨敏感的政治問題。要開發平潭成為「兩岸經濟特區」目前的評價都過於樂觀。

找出差異與新優勢並承認自己的困境,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海西的優勢是什麼?大家都說它與臺灣最為接近,那海西就必須與臺灣合作發展在上海與廣州都沒有或是弱勢的產業。而海西的問題框架其實也和臺灣相類似,臺灣目前不也是積極需要區隔中國大陸經濟發展模式,找出自己的發展優勢。

「海西經濟特區」與臺灣之間的通道在兩門──金門與廈門,在這裏,兩岸之間的教育、資訊、商業訊息的互通最為便利,這的確是上海與廣州無法取得的海西優勢。在這個優勢下,海西與臺灣由競爭轉向合作才是突圍的硬道理。所以,就海西與臺灣的條件來看,應該往軟實力來發展,有三項可以合作發展的產業:

第一:知識經濟相關產業-臺灣的教育水準整齊,創造力又相當活潑,但市場腹地太小,所以必須往大陸市場發展,而這些知識經濟相關產業去上海,廣州勢必成為弱勢產業,沒有生存的空間,也不會有人重視。而海西有廈門大學等一流的學府,教育程度與文化素養的平均值也不輸上海、廣州,台、閩以【兩門】作為教育、知識的匯流中心,必定能在知識產業的研發上、通路上找出獨創的新模式帶動文化產業的發展。

第二: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在許多地區都列為發展專案之一,但是真正要發展成功,必須具備三個要素 一:文化深度 二:創意元素 三:科學技術。 以臺灣最為成功的文化創意產業的代表【法藍瓷】來說,除了將以代表中國傳統藝術的花鳥作為素材,來設計陶瓷作品,並成為國際瓷器藝術的第一品牌,其價值與國際影響力早就超過景德鎮。這些軟實力才應該是海西特區、甚至臺灣應該走的道路。有了豐富的知識匯聚,人才的素質自然提高,創意與研發的能力自然源源不斷。

第三:發展全球化企業的【研發中心】這樣的定位明顯區隔了上海的金融中心與廣州的製造中心的產業定位,而這兩者的人才培育、產品研發、模組創新都可在「海西經濟特區」的研發中心創造出來,如此更提升了「海西經濟特區」的產業價值與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的地位。所以,簡單的說,研發中心的成功,將會使海西成為上海與廣州的腦力核心,也是主控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靈魂所在。

人才素質是海西成功的關鍵,投入教育與研發是地狹人稠的海西最有報酬率的投資。總之,海西與臺灣的自由化與國際化,加強合作,整合華中、華南雙城合作,如此一來,「海西經濟區」將不再是中國大陸經濟邊陲,而是真正的核心所在。

結語:在大陸投資的心路歷程,廖萬隆說:「精力集中,搞老本行,備好本錢及人際關係」,這四大法寶是成功的秘訣。為此他的“本人、本業、本錢、本事”四本原則在台商中廣為流傳的。廖萬隆說,二十多年前與他一起在臺灣得到“青年創業楷模”的10位企業家,到現在將近一半已遭市場無情的淘汰,而自己一手創立的企業依然不斷成長,企望從亞洲廠量最大,一躍成為全球前三的大鎢鋼廠,廖萬隆靠的就是這種的堅持。